海陵着力推进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发展

人气:2315 时间:2021-03

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纵观世界上的知识产权强国,对中小学进行专门的知识产权教育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一直是其国民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早在2008年国务院颁布的《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中,就针对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提出“制定并实施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计划,将知识产权内容纳入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的战略规划。2015年由知识产权局、教育部共同发布的《关于开展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则进一步明确了开展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目标及步骤等具体环节,要求将知识产权教育具体落实到每一所试点、示范学校。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就,为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体系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阶段,我国在中小学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这得益于中央和地方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以及教育部门的重视和推进,知识产权教育得到了老师、同学和家长们的广泛认同,形成了从指导实训、师资培训到资金投入、教材编写等多方面的联动。地方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和教育部门紧密协作开展试点、示范工作,并逐渐形成了分级管理、逐层推进、联合考评的组织管理评价体系。这些试点、示范学校对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进行了全面探索和持续创新,并形成了多样化的教育实践体系。

  我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尽管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由于这项工作多以试点的方式进行且实际工作展开的时间还比较短等原因,实践中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亟待解决。首先,知识产权的师资和教材比较匮乏,教材和师资是教学中最为核心的要素,也是教育质量的基础和保证,目前,各地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教材编写滞后,且由于各地区实际推进状况不一,出现了教材编写不规范、不统一的现象。现有的少量教材,也由于缺乏科学严谨的研究设计、兼顾知识的系统性和感知的趣味性等,难以达到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同时,知识产权教育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部分授课教师知识产权基础薄弱,难以满足授课内容知识性和趣味性的需求。

  其次,中小学知识产权教学形式创新仍嫌不足。笔者通过考察部分试点、示范学校发现,目前其教学形式主要可分为融合式、分离式以及宣传式三类。融合式是指将知识产权教育纳入现有课程体系之中,如将德育课、社会人文课等与知识产权课程合并;分离式即将知识产权课程独立出来进行教学;宣传式则是以校内外文化活动为载体,采用宣传的形式进行知识产权教育。对以上三类教学形式进行分析,笔者发现,融合式教育很容易产生教材及教师授课质量参差不齐、重心偏移的问题;而分离式教育客观上因各个学校缺少相关的专业老师无法做到普及、深入;宣传式教育本质上是一种非正式或非常态化的教育形式,教学效果有待商榷。

  第三,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普及程度有待拓展且地区发展不均衡。调查显示,我国知识产权教育普及度仍然偏低,师资力量薄弱,工作体系不完备。在知识产权教育方面,已开设或计划开设知识产权课程的学校和已经开展知识产权教研工作的学校有待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教育工作相关制度体系,尚未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工作的学校,需要通过举办竞赛、实践活动、宣传普及等非正式或非常态化教学方面打开新局面;在师资力量方面,学校在与知识产权教育相关的组织管理、制度建设、师资培养、教学研究等工作体系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此外,还存在地区发展不均衡问题,经济欠发达地区知识产权教育滞后,教学活动实施度低,在知识产权课程教学、竞赛活动组织、课外活动开展方面均存在短板。

  进一步完善我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体系,是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通过对我国开展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的实践总结,对发达先进经验的分析借鉴,笔者认识到,我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工作要在巩固已有成就的基础上,着力完善和推进知识产权教育体系建设,具体建议如下。

  首先,要充分重视中小学知识产权教材编写和师资培训工作。在这一领域,美国已有的一些经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为了培养中小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教材的编写上尽可能兼顾趣味性以及内容的丰富性。以课件为例,美国科学基金会和美国专利商标局共同开发了一系列视频和专为小学生设计的配套课件,内容涉及3D打印、防伪设备等高科技领域。同时,美国也有专门的研究机构编写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知识产权教育读本、教材、课件。针对师资匮乏难题,大胆地引入高校中的专业教师,使得高校知识产权教育活动走入中小学课堂,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在解决教材和师资问题时,亦可灵活多样为中小学校开发学习资源,通过各级知识产权和教育管理部门协调,鼓励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教学提供支持。同时,要不断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定期对授课教师进行知识产权专业知识的培训,具体可包括对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相关的内容讲解,结合具体实例说明我国商标、专利申请和取得权利的程序和规则等,增强教师的整体知识产权素养,并提升课堂风貌和内容的专业性。

  其次,要创新并完善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形式。针对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形式单一、缺乏活力等问题,需要在教育方法和形式上进行创新和完善。一方面,教学形式要增强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过程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教学内容要具备知识性并能较为深刻地影响到每一位学生。相比较而言,实践型的教育形式是比较合适的选择。通过各种形式的科技创新活动、校园科技文化建设等活动,逐步建立起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校园科技创新文化体系,以此推动中小学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开展商标专利申请程序模拟、知识产权知识竞赛、辩论赛、小故事小论文比赛、班级黑板报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掌握和运用知识产权理念、规则。同时,也需要分阶段开展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如针对小学生启蒙阶段的认知特点,多进行简单的建立感性认知的实践活动;而到了初高中阶段,学生们有了相应的知识储备,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也得到相应发展,则需注重举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活动。

  再次,要完善中小学教育整体评价体系并建立统一的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平台。知识产权教育普及度偏低,与我国推进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起始的具体方案有关,即采取试点以及示范学校辐射带动的方式进行,并没有在全国大面积铺开。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对于某些试点和示范学校来说,对学生进行知识产权知识教育还出现了教育功利化的现象,只是将试点的申报条件或考核指标作为显示工作业绩和提高升学率的手段。要普及知识产权教育,首先还是要从层面进行持续宣传和倡导,形成社会的基本共识。其次要引入更多的激励措施,比如可以将一部分知识产权课程成绩作为考察项目纳入学生整体评价体系,从而增强学校及学生的积极性。

  此外,知识产权教育发展程度也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公众知识产权意识。因此,要解决好各地知识产权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就需要从层面建立统一的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各地资源,实现知识产权网络资源共享,对知识产权教育的核心资源进行均衡分配,平衡各地知识产权教育水平,着力推进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