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数说中国商标 出海四十年
人气:2554 时间:2021-04
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从“六五”到“十三五”,8个五年规划,40年以来我国申请人在全球的商标布局与维权诉讼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近日,中华商标协会联合大数据机构发布了《中国商标数据系列报告(一):大数据视野下的中国商标“出海”四十年》(下称报告),以数据图表与解读的方式总结了40年来我国申请人全球商标申请注册与维权诉讼的数量及趋势。“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该报告可为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商标布局战略和决策提供参考,助力中国品牌扬帆远航。”报告撰写者表示。
布局能力稳步提升
1981年至2020年,我国市场主体在每个五年规划时期的全球商标申请量如何?报告显示,1981年至1995年,我国申请人的海外商标申请量分别约为1.45万件、2.15万件、10.23万件、24.53万件,虽持续上升,但增幅不大。2006年至2010年,我国申请人的海外商标申请量连续15年飞跃式增长。
“上述数据说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逐步深化,出口贸易迅速发展,企业在生产与出口能力剧增的同时,也愈加重视在海外的商标注册和保护。”原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原中华商标协会副秘书长杨叶璇介绍,我国加入《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尼斯协定》与《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等举措,为企业商标保护拓宽了领域和视野。
“数据从微观上反映出我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节奏、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推进的政策影响、我国企业和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实力提升以及品牌意识的提高。”中央财经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杜颖表示,通过总结上述趋势,不仅有助于分析我国商标申请人出海的目标或地区,了解这些或地区与我国的贸易活跃程度,还能够帮助市场主体预测未来我国经济伙伴关系的重心,以便更加精准地预测下一步的市场动向。
除了申请和地区,报告还分析了1981年至2020年期间我国市场主体海外商标申请的类别。我国每个五年规划期间,按照《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尼斯协定》的每个类别申请量都逐年递增,其中第3类、第7类、第14类、第16类、第18类、第35类和第42类的增长幅度较大,第9类、第11类、第21类、第25类和第28类的增速较为明显。
“我国市场主体在第9类、第25类、第35类上的突出表现,事实上是国内申请总体趋势在海外的投射。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第9类商标的申请量。‘互联网+’的经济发展模式,也使得传统产业对第9类商品上的商标注册产生较大需求,进一步激发申请量的增长。第25类服务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蝉联前二是意料之中;第35类商标申请量的冲高,则与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杜颖介绍。
维权意识不断增强
报告还分析了我国市场主体在2011年至2020年期间的全球商标诉讼案件量发展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市场主体参与的商标民事纠纷有愈演愈烈之势,2011年至2015年,我国市场主体涉及的全球各类商标行政案件量均在1万件以下,无效宣告纠纷案件寥寥无几。而2016年至2020年,各类案件均出现爆发式增长,无效宣告纠纷案件增长了190倍。
“我国市场主体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日益提高,是其积极进行商标保护和维权的内因;经济发展和法律环境的改善,则是商业主体积极进行商标获权和维权的外因。商标诉讼量与商标申请和注册量基数、经济发展程度成正比,商标权利基数越大,所引发的商标诉讼也会越多。”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合伙人沈兰英表示,市场主体在商标维权诉讼中的活跃程度主要取决于商标权利拥有量和经济活跃度两个方面。2016年至2020年,我国市场主体的商标拥有量远远高于2011年至2015年;2016年至2020年,无论是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是企业在国际商业中的参与程度,均远远超过2011年至2015年。在此背景下,我国市场主体发起的商标维权诉讼量增长是必然趋势。
“2016年至2020年,我国市场主体在全球的商标申请量,大约是2011年至2015年的3倍,相应的注册商标量也成倍增长,商标行政诉讼案件数量的增长受商标申请量和注册量增长的直接影响。”沈兰英表示,商标资源有限,商标申请量的快速增长导致商标申请过程中遭遇近似商标的几率也加大,商标被驳回的情形不可避免,申请人进而通过提出驳回复审并结合异议、无效、撤销等方式争取注册。同时,近年来,商标恶意抢注行为时有发生,权利人通过异议、无效等行动维护自己的权益,导致相关案件数量增加。
从“六五”到“十三五”,8个五年规划,40年以来我国申请人在全球的商标布局与维权诉讼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近日,中华商标协会联合大数据机构发布了《中国商标数据系列报告(一):大数据视野下的中国商标“出海”四十年》(下称报告),以数据图表与解读的方式总结了40年来我国申请人全球商标申请注册与维权诉讼的数量及趋势。“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该报告可为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商标布局战略和决策提供参考,助力中国品牌扬帆远航。”报告撰写者表示。
布局能力稳步提升
1981年至2020年,我国市场主体在每个五年规划时期的全球商标申请量如何?报告显示,1981年至1995年,我国申请人的海外商标申请量分别约为1.45万件、2.15万件、10.23万件、24.53万件,虽持续上升,但增幅不大。2006年至2010年,我国申请人的海外商标申请量连续15年飞跃式增长。
“上述数据说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逐步深化,出口贸易迅速发展,企业在生产与出口能力剧增的同时,也愈加重视在海外的商标注册和保护。”原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原中华商标协会副秘书长杨叶璇介绍,我国加入《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尼斯协定》与《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等举措,为企业商标保护拓宽了领域和视野。
“数据从微观上反映出我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节奏、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推进的政策影响、我国企业和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实力提升以及品牌意识的提高。”中央财经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杜颖表示,通过总结上述趋势,不仅有助于分析我国商标申请人出海的目标或地区,了解这些或地区与我国的贸易活跃程度,还能够帮助市场主体预测未来我国经济伙伴关系的重心,以便更加精准地预测下一步的市场动向。
除了申请和地区,报告还分析了1981年至2020年期间我国市场主体海外商标申请的类别。我国每个五年规划期间,按照《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尼斯协定》的每个类别申请量都逐年递增,其中第3类、第7类、第14类、第16类、第18类、第35类和第42类的增长幅度较大,第9类、第11类、第21类、第25类和第28类的增速较为明显。
“我国市场主体在第9类、第25类、第35类上的突出表现,事实上是国内申请总体趋势在海外的投射。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第9类商标的申请量。‘互联网+’的经济发展模式,也使得传统产业对第9类商品上的商标注册产生较大需求,进一步激发申请量的增长。第25类服务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蝉联前二是意料之中;第35类商标申请量的冲高,则与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杜颖介绍。
维权意识不断增强
报告还分析了我国市场主体在2011年至2020年期间的全球商标诉讼案件量发展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市场主体参与的商标民事纠纷有愈演愈烈之势,2011年至2015年,我国市场主体涉及的全球各类商标行政案件量均在1万件以下,无效宣告纠纷案件寥寥无几。而2016年至2020年,各类案件均出现爆发式增长,无效宣告纠纷案件增长了190倍。
“我国市场主体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日益提高,是其积极进行商标保护和维权的内因;经济发展和法律环境的改善,则是商业主体积极进行商标获权和维权的外因。商标诉讼量与商标申请和注册量基数、经济发展程度成正比,商标权利基数越大,所引发的商标诉讼也会越多。”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合伙人沈兰英表示,市场主体在商标维权诉讼中的活跃程度主要取决于商标权利拥有量和经济活跃度两个方面。2016年至2020年,我国市场主体的商标拥有量远远高于2011年至2015年;2016年至2020年,无论是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是企业在国际商业中的参与程度,均远远超过2011年至2015年。在此背景下,我国市场主体发起的商标维权诉讼量增长是必然趋势。
“2016年至2020年,我国市场主体在全球的商标申请量,大约是2011年至2015年的3倍,相应的注册商标量也成倍增长,商标行政诉讼案件数量的增长受商标申请量和注册量增长的直接影响。”沈兰英表示,商标资源有限,商标申请量的快速增长导致商标申请过程中遭遇近似商标的几率也加大,商标被驳回的情形不可避免,申请人进而通过提出驳回复审并结合异议、无效、撤销等方式争取注册。同时,近年来,商标恶意抢注行为时有发生,权利人通过异议、无效等行动维护自己的权益,导致相关案件数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