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造车新势力要迈专利这道坎

人气:2420 时间:2021-05

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近日,小米造车成了坊间热议话题。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少不了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的加持,小米、百度、滴滴这些造车新势力能否经受住知识产权方面的挑战,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小米等造车新势力首先要面对的是标准必要专利的影响。根据中国通信学会2020年11月发布的《车联网知识产权白皮书》,截至2020年7月,中国的车联网领域的专利申请累计接近3.5万件。如果车企没有相应的专利储备,那么很有可能在未来受到相应标准必要专利许可的挑战。事实上这种情况已经出现。2019年3月,戴姆勒在欧盟反垄断机构起诉诺基亚的不合理专利收费行为;2019年5月,大陆汽车系统公司在美国起诉AVANCI,要求法院判决其违反公平、合理、无歧视原则(FRAND);2020年3月,夏普在日本起诉特斯拉侵犯其车载通信设备的专利权。

  那么问题来了,造车新势力将会在何种程度上受到国际上标准必要专利池的影响以及应当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首先,要考虑汽车所真正使用的标准必要专利的数量到底如何计算。在数量巨大的4G和5G标准必要专利库中,哪些是针对车联网、自动驾驶等专门定制的技术,这其实是很难真正厘清的。可供借鉴的方式是通信类标准必要专利侵权案中在专利无效程序的基础上对选定的专利进行分析。

  其次,汽车领域是沿用通信领域的整机收费的许可模式进行“整车”收费还是“最小可销售单元”收费,这可能取决于相关专利池运营商的胃口以及整个产业的发展情况,当然也与针对汽车特殊的专利堆叠、累积费率、销量情况等有关。目前尚无法直接作出判断,最可能的是通过司法判例逐渐取得共识。

  最后,在我国目前的知识产权强保护环境下,法院更加重视对标准必要专利案件的审理。从2020年8月起,我国多个法院接连发出多份管辖权异议裁定和禁诉令裁定,这预示着我国良好的司法保护环境已经逐渐形成,有利于车企在标准必要专利纠纷中定分止争,有利于为技术发展保驾护航。

  除了标准必要专利纠纷的潜在风险,造车新势力在人才储备、专利布局、技术研发等方面仍然也存在着风险。毕竟像特斯拉这种开放专利而起诉商业秘密的特殊玩家也是存在的。

  笔者建议,一方面,企业应在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方面形成系统化的管理制度,以便打造完善的体系防控风险。尤其在项目研发过程中,要妥善保管文档签字、电子邮件收发记录等内容,防止技术秘密在实施层面被泄露,从而可以在纠纷发生时及时、充分地对己方享有专利权属的事实予以有力证明。另一方面,知识产权的布局也是重要一环。哪些技术通过专利保护、哪些技术通过技术秘密保护、在哪些细分领域布局专利、何时申请、向哪些申请、按照何种层次构建专利保护体系,这是保护未来市场的基础。尤其对于跨界造车的企业来说,其优势应该不是造车的基础技术,而应更多地向应用层面发展,这样才能体现创新企业的优势。

  造车企业应该将知识产权纳入到企业战略层面来考虑,从知识产权保护的整体布局出发,合理分配专利和技术秘密保护的比例。对以技术秘密方式保护的新技术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对以专利保护的技术进行门类细分,考虑未来许可的可能性,根据市场情况、技术发展趋势等合理安排专利布局,构建相应的专利组合或者加入相关专利池。这也是从产业角度出发,造车新势力突围破局的关键。